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方志之窗-历代方志

宿迁文明史初讨

时间: 2014-09-11 16:50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文明是人类自己给的定义,反映的是人类自己表演的节目,他的前戏单调明了却很长很长,后戏复杂,并且越来越复杂。可是越复杂越有详细记录,越简单却越缺少记录。历史学家告诉我们:440万年前,南方古猿;380万年前,早期猿人;180万年前,晚期猿人;30万年前,早期智人;5万年前,晚期智人,人类正式诞生。而国家一旦诞生,人类就进入了文明史代。“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按照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称为“上下五千年”。因此我们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宿迁,位于淮、沂、沭、濉水下游,是一方古老悠久,饱经沧桑,又生机盎然的热土,他的文明史是多少年,却没有明确的说法。有人说,他是祖国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五千年。这种说法也不是谬误,说他错也不能错到哪里去。但是,从写史修志的角度看,说无依据,写无事实,就显得单薄无力,牵强附会。

说他也是“上下五千年”就必须拿出史料来佐证。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司马迁告诉人们,项羽是下相人,项家为楚将世家,因为封于项地,所以姓项。据《项羽故里考辨》一文介绍,项氏家族本姓姬,黄帝后裔。西周分封于项子国,辖地在今河南沈丘。春秋为齐国(一说战国为鲁国)所灭,其族人“散居江淮”。为怀念故国,乃改姬姓为项姓。作为其中的一支脉的项羽家族先世族人,辗转流落至淮北的相水注入泗水处定居。东汉史学家应邵云:“相,水名,出沛国。沛国有相县,其水下流,又因置县,故名下相也。”(《史记·项羽本纪》注一,中华书局,1959年)这是下相县名之由来。古相水的流向是自今濉溪东南流至宿迁,宿迁为其“下流”。至汉代后,相水之名已经不存在。但从河道走向看,当是睢水之名取代了相水之名。 《中国历史地名词典》“睢水”条云:“自今河南开封县东分古鸿沟东流……复经安徽濉溪、宿县、灵璧、泗县,及江苏睢宁,至宿迁县南注入古泗水。久湮。”睢水与相水的走向完全一致。

睢,是仰目张望隹鸟的意思。隹,是一种很美丽的野鸡。据《千年古道话睢水》一文介绍,因为相水河边栖息许多隹,人们便把相水称为睢水,后称濉水。秦,建立郡县制,全国设立36个郡,宿迁因处相水下游,故置下相县(今宿迁西南)。属泗水郡。《史记》还从侧面告诉人们,下相地名早于秦,至少在春秋战国的楚就有了。并且此相非彼项,虽然同音,却是两个地方。睢水(濉水)一名在秦以后。汉代以后,相水之名已经不存在,睢水之名便取而代之。据北宋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睢水,源出陈留县西浪荡渠,为古代鸿沟一支流,经陈留县北(今开封东南),东南流。古睢水于下相城南十里汇入古泗水,曰睢口、睢清口,亦称小河口,旧称张庙,位于今天的宿城区。宋后,因黄河南侵入卞、入睢、入淮,睢水故道,上段豫境已早于明末淤为平陆,中断皖境屡屡改道,末段苏境河道渐次南移。清初,小河口淤废。民国初,濉水在虹县(今泗洪县)青阳分南北两路入洪泽湖。新中国建立初,自灵璧浍塘沟另辟新濉河入泗洪老汴河。1966年以后,实施新、老濉河改道工程,濉水分新濉河、老濉河两支入洪泽湖。

辞海(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睢水是这样注解的:战国魏所开“鸿沟支派之一,古道自今河南开封东从鸿沟分出东流经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市南、夏邑、永城市北、安徽濉溪县南、宿州市、灵璧、江苏睢宁北、至宿迁市南注入古代泗水。自隋开通通济渠,开封附近一段即淤废无水;金元以后黄河南灌,古道日湮。至清代河南境内已悉成平陆,下游自灵璧以下渐次南移;乾隆中自今濉溪县以下疏为三股,自灵璧浍塘沟以下导向东南至今江苏泗洪县境由老汴河入洪泽湖,遂成今日濉河河道。这是对睢水最新解释。睢水就是今濉河。

相,还有一说,源自《诗经·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以纪念夏朝的相土率商部落定居于此,故名相。秦置相县,为泗水郡治,下相属焉。是相地名在先,还是相水名在先,就无从考证了。不过从逻辑推理看,应该先有相人,然后有相地,然后有相水吧。

因秦时设立下相县,宿迁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到公元前221年;因项羽世家是楚将,宿迁的文明史又可用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约2700年。

西周,徐国建立于泗洪境内,当时的势力范围很大,一度达苏皖鲁。历经夏商周三代、传承44代国君、绵延1600多年,战国时期,徐亡属楚,秦时置徐县,属泗水郡。今泗洪县坊间还有很多徐国的传说,境内还有一些诸如挂剑台等古迹可考。据江西靖安县斋饭岗47具棺古墓挖掘考古,是徐国最后一个国王章禹墓。公元前512年,吴国灭了徐国,章禹逃到此地。因境内徐国于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建国,这样宿迁的文明史又可以推前3114年。

《泗虹合志》载:“少昊青阳氏分支子于此。”青阳以此得名,为古国名。《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我国养蚕治丝的发明者)。嫘祖为黄帝的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少昊历史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传说上古时期,在东海之外,有一个巨大的沟壑,少昊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所建立的这个国家和别的国家不一样,少昊的文武百官,都是由各种鸟儿来担任,是个鸟儿的王国。少昊命知晓天时的凤鸟(凤凰)担任“历正”的官,用春来秋去的玄鸟(燕子)担任“司分”的官;让赵伯鸟(伯劳鸟,夏至鸣,冬至止)做“司至”的官;青鸟,就是鹌立春鸣,立夏止,让它做“司启”的官;让丹鸟(锦鸡,立秋至,立东去),做“司闭”官。这五种鸟,掌管一年四季的天时,由凤凰做它们的总管。此外,少昊还叫懂得孝敬的鹁鸪,掌管教化;叫兀鹫统帅军队,掌管兵权;叫苍鹰掌管法律和刑法;叫布谷鸟掌管工程建筑;叫老雕掌管营造修缮等事。少昊还命五种野鸡做了五种工官,分别掌管木工、金工、陶工、皮工、和染工,以满足人民生活日用品的需要。又叫了九种扈鸟做了九种农官,督促百姓适时播种,及时收获。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了充分利用,人类从野蛮的原始社会,步入了初步的文明社会。

这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状况。不过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少昊是用各种鸟的名称来命名官名。但是故事从侧面告诉我们,那个时候古人在没有春夏秋冬的概念,没有建立气侯概念的情况下,靠对事物的观察,发现出动植物能够出反映气候变化,后来被总结为候(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他们从鸟的生活特性得到启发,来安排生产生活,古人聪明的才智,令我们赞叹。故事还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自然生态是多么的和谐,各类动植物的生长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谐有序的。

关于少昊后裔的历史资料很少,但我们从少昊的零星传说中得知泗洪青阳的历史源头,可以大致推断出宿迁的文明历史。这样我们可以把宿迁文明史推前到公元前2250年,他和祖国的文明史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可以有理有据地说,宿迁文明史也是“上下五千年”。

(黄立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