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活动讲稿:浅谈仓老《方志学通论》的突出特点
浅谈仓老《方志学通论》的突出特点
领学人:叶 松
领学时间:3月31日
《方志学通论》是著名方志学家仓修良老先生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于1990年初版,2003年出修订本,2013年又出了增订本。对于刚刚从事修志工作的新人,我从一开始拿到并阅读这本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它是一本方志学理论启蒙读物,它告诉我们这些初学者许多系统新鲜的地方志知识。对于前辈的专著,我不敢妄加评议,只能从我阅读后的感受,来谈一谈《方志学通论》的几个突出特点。
一、基础理论的全面性。《方志学通论》全书共分十四章,从《方志的性质和特点》《方志的起源》谈到了方志发展的三个阶段;又从方志发展鼎盛的明清时期,谈到现在以及未来。几乎把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关方志及方志学发展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都一一记录了下来。可以说,仓老先生是一位集大成者。
1.对地方志定义的高度概括。仓老通过长期实践,把历史发展轨迹和历代方志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给了地方志以科学的高度概括的定义,那就是:方志是一种记载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物产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著作。它属于广义的历史范畴,从清代开始,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这个定义涵盖了中国历史上所有对地方志定义的研究成果,也与现行的国家《地方志条例》中地方志定义基本吻合。具有科学性、权威性。
2.对方志特点的高度总结。就是它的突出的地方性、编纂的连续性、内容的广泛性、记载的多样性、鲜明的时代性。地方性可以说是地方志的主要特点,因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以专门记载某一地区事实为职能的一种著作。而自从这种地方性的著作产生以后,由于政治和其他各种原因,经过一定时期,又都加以续修,做到前后相继,从不中断。地方志所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非常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在保持其基本体例不变的前提下,“百家争鸣”,从内容到形式,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作为一种著作形式,方志的时代性表现的更加突出。如果一部作品不能反映时代特征,那就失去了存在价值。方志只有用时代语言去记录特定时代所发生的事情,才有存在的必要和参考价值。
3.对方志的形成过程予以高度综合。指出,方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记、隋唐五代的图经、体例趋于完备的宋元方志、后到了迅速发展的明代方志、全盛时期的清代方志以及到现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读了《方志学通论》,你就可以初步了解方志及方志学的基本常识和发展轨迹。这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二、修志方法的实用性。仓老先生在为我们带来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向我们交代了修志的实用方法。比如:对旧方志的整理和利用,要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古为今用,化腐朽为神奇;对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应参考前人的著作和各种档案资料。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到实地去考察,大量搜集第一手资料。对新志编修,要从实际出发拟定好篇目与编写大纲,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要反映新时代的特点,体现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如此这般,都是眼下我们修志中常常用到的。另外,对如何写好人物志、专业志等专题都有明确的论述。
三、多种说法的客观性。不管哪种科学理论,在研究中都会有不同看法,不同议论。方志学研究也是如此。仓老先生在《方志学通论》中没有回避争议焦点问题,也没有主观武断地下结论,而是采取兼容并蓄的方法,把不同的观点都亮出来,然后拿出最早发现的历史史料,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发掘出的壁画残骸来让历史说话,让史实服人,孰是孰非,让读者自己做出判断。比如方志的起源问题、方志的性质问题,某一朝代的确定问题等等。这样就实事求是地解决了争议问题。
仓老先生是我们宿迁市泗阳县人。出了这样一位方志学专家是我们宿迁人民的骄傲和自豪。简单几句话,很难表达我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祝仓老先生健康长寿!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