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下载-史志著作

【为了新中国——宿迁革命英烈的故事】11 新四军团长宋耀南

时间: 2019-09-23 17:02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宋耀南(19131943),本名光璧,字耀南。191349日,生于沭阳县三区礼义乡磐石庄(今新沂市高流镇耀南村)一户地主家庭。

宋耀南7岁时进本庄私塾读书,10岁到阴平小学读书,16岁考入东海中学就读。在东海中学读书时,受进步思潮影响,宋耀南对革命产生憧憬和追求。九一八事变后,他忧国忧民,在东海中学《同学录》的“今后志向”栏内写道:“倭寇侵占我东北三省,太平洋风云日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我为大中华民族效力焉。”1932年,宋耀南考入淮阴师范学校读书。其间,他积极组织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于1934年被校方以“掀动学潮,有碍政局”为由开除。

  1935年,宋耀南到高流小学任教,自费开办高小班,独自负责高小班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没有经费,他不要工资,回家吃住,深得当地群众称赞。他既注重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给学生讲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故事,教育学生向这些民族英雄学习,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为驱除日本侵略者解放中华奋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宋耀南和另外两名热血青年王通吾、夏君彝经常交流如何救亡图存、抗日救国。1938年春,国民党沭三区区长江斗南伙同当地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强行增加苛捐杂税,大发国难财。宋耀南和王通吾、夏君彝等组织爱国青年联系周围群众数百人,手持刀枪、棍棒等武器,包围沭三区区公所,吓得江斗南仓惶从后门逃脱。斗争胜利后,宋耀南和王通吾、夏君彝三人的声望日高,被群众誉为“高流三杰”。 

  19387月,宋耀南与高鹤年、王通吾、夏君彝、宋云龙等在白马村王通吾家召开会议,成立“青年抗日救国先锋队”,并筹枪11支。 同年秋,宋耀南带领宋光舟、宋光化等20多人北上山东鲁南找党,被安排到青年抗日救国团训练班学习。19393月,宋耀南等从山东返乡,领导沭三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94月,宋耀南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率领家乡十多名青年,携带轻机枪一挺,驳壳枪和步枪若干支,参加了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第四营。八九月间,接受新的任务,与上级党组织派来的钱天素一道,回沭西家乡建立中共沭阳三区抗日武装——青救大队,宋耀南任大队负责人。为了筹集枪支,宋耀南首先把自己家的枪献给部队,动员亲戚、家族把枪交给抗日武装。到年底,青救大队已有枪支一百多。此时,宋耀南任青救大队指导员,王通吾任大队长。不久,上级决定青救大队与东海县云台大队、宿北青救大队合并为云台大队,宋耀南任大队政治处主任。19402月中旬,云台大队奉命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会合,编为陇海南进支队第九大队,宋耀南任政治处主任。 

  19404月,宋耀南和王通吾、夏君彝等受命留在沭西重建青救大队,宋耀南兼任指导员。716日,宋耀南、王通吾率领青救大队用“火鸡阵”战术,攻下日伪军蒋鹤如部所占的林头庙据点,粉碎了敌人企图伪化黑埠、永旺、守旺三乡的阴谋。915日,宋耀南、王通吾一起率青救大队送吴石坚去颜集接管国民党区公所,建立了沭宿海第一块红色根据地。10月,青救大队编为潼宿海办事处沭河大队,同时建立中共东海县委和东海县抗日民主政府,宋耀南任东海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县委决定由宋耀南、宋云龙、周晓江等负责开辟东海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组建地方武装东海大队,宋耀南兼任东海大队教导员。不久,宋耀南和宋云龙指挥东海大队配合主力部队一举消灭了国民党土顽主力,俘顽县长、大队长及部下200余人。 

   1941年,东海境内土匪猖獗,宋耀南、宋云龙提出防匪抗日主张,动员各村建立民兵组织,把群众武装起来,实行村村联防。19423月,刘少奇北上山东通过东海地区,发觉民兵训练有素,防守严密,交通安全,非常赞赏。刘少奇特地派秘书柳堤到东海县口头表扬宋耀南等。刘少奇、黄克诚等新四军领导称赞宋耀南“能力很强,表现很好”。

  194212月,淮海区根据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指示和反“扫荡”需要,将全区划为灌沭、泗宿、潼宿海、淮涟四个地区,分别建立四个中心县委,将第十旅二十九团和第七旅二十一团一营及淮海地方武装合编为四个支队,分别在四个中心县委直接领导下就地坚持斗争。其中,第三支队活动于潼宿海地区,下辖第七团、第八团和第九团。宋耀南任第七团团长,后任第三支队副支队长兼七团团长。

   19435月开始,根据党中央“关于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的指示,决定结合保卫麦收,淮海地区发动历时三个月的“夏季攻势”。淮海军分区第三支队进入宿北,宋耀南率第七团与第八、九团一起首战宿北堰头。63日,东进潼阳,连夜拔除万匹日伪军据点,歼敌90余人。7月初,第七团受命拔除桑墟日伪军据点。桑墟据点是敌人安在沭赣公路上的一个最大据点,内有日伪军一个大队300余人,设施坚固,装备精良,易守难攻。4日,宋耀南率第七团完成对桑墟据点包围后,对峙激战数日未能奏效。宋耀南在发扬军事民主基础上,决定利用夏天气温高,将大批死狗抛到据点周围水沟里,大摆“臭狗阵”。“臭狗阵”一摆,水沟里大量死狗腐烂,生蛆长蝇,尤其是敌人饮用水源被污染,痢疾、伤寒病很快蔓延开来,大大削弱敌人战斗力。20日夜间,宋耀南指挥第七团再次发动进攻,并进入前沿指挥,不幸被敌人从暗堡射出的子弹击中,负了重伤。宋耀南负伤后,第三支队参谋长王通吾率第八团前来增援,至811日终将桑墟据点拔除。

    宋耀南受伤后,淮海军分区副司令员兼第三支队司令员覃健和第三分区书记兼第三支队政委章维仁,连夜赶来探视。覃健专门安排淮海军分区两名外科医生赶赴桑墟为宋耀南治疗。但终因伤势严重,缺乏医药,宋耀南于829日牺牲。

  为了纪念宋耀南烈士,19439月,淮海区行署决定,将磐石庄所在的礼义区改名为耀南区;经潼阳县政府批准,磐石庄改名为耀南村。其家乡小学命名为耀南小学。1985年,经中共沭阳县委、沭阳县人民政府同意,在沭阳县烈士陵园内竖立宋耀南“殉国纪念碑”。

  (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