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下载-宿迁市志

对地级市创修志书篇目设置的几点思考

时间: 2013-12-02 00:00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内容概要: 新创修的志书,应尽可能吸收最新方志的理论研究成果,在篇目设置上要以创新篇目设置来统领全志,在继承传统志书的优良传统下显现出新修志书的地方特色;要突出时代发展特征,树立新的修志观念;最大限度借鉴吸收前人志书的成功经验;要维护志书的本原文化特质,大胆地记录社会热点问题,秉笔直书,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创修篇目 设置 思考

二轮修志前后,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形成的地级市在全国有许多家,新成立的地级市多需创修新的市志,这有别于全国二轮修志的总体情况。宿迁作为一个1996年才成立的地级市,在市志的创修过程中,面临着篇目设置的创新课题,在篇目设置方面我们力图做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执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以新形式展现地方特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创新篇目设置统领全志,在继承中显现地方特色。

一部合格的市志是由许许多多史料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何把一个城市上下千年、纵横百里的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分类,是市志篇目设计的难点问题之一。现在全国每年要出上千种志书,千志一面,篇目设计相互雷同给人的印象很差。所以,在进行志书的结构设计时,编者头脑中就要有创新观念,力争做到统属关系恰当、分类标准统一、编排格式一致、文题相符、标题用词准确精当。应当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去处理结构问题,尽可能使真实的史料与合理的篇章结构达到完美的统一。新的志书编修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精神去解决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的章节体是19世纪末在西方教科书等著作体裁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结构设置形式,后被应用到方志编纂当中。章节体结构严密,层次清晰,篇章节目层层统辖,便于反映事物的系统结构状态;内容纵横,交相联系,便于揭示事物的前因后果,能形成完整的地情资料,具有立体感,这些特点我们在实践中都有必要继承下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章节体的弊端,从志书结构上看,章节体显的呆板,缺乏灵活多样性,给人一种模式化印象,并且给组织编写也明显增加了难度。全国首轮新志普遍采用了章节体的形式,所以就多数而言过于求全,看起来面面俱到;过分强调横分,横分层次过多。创修的《宿迁市志》篇目架构,力争按专题和历史事件分类立目;不过分强调史志区分,减少按部门部类分工设项的内容,增加了具体章节目下的特色内容:如:计划详写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的形成概况、历次疏浚的过程,详写流经市区的古黄河历史变迁,宿迁人治砂、固水、依水而居的过程。把握个性张扬的分寸,单设项王与项王故里篇,将宿迁所独有的项羽英雄文化与项王故里的景点建设及弘扬项羽英雄主义气概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宿迁精神等进行升格处理,更加进一步突出篇目设计的地方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志书的整体性和深度,突出重点的历史性史料,避免志书的琐碎、单薄,减少内容上的交叉重复。

二、突出时代发展特征,树立新的修志工作观念。

地方志的时代特点,又称时代性,是地方志的基本属性之一。地方志的时代特点,之所以成为地方志的一个基本属性,其根本原因乃在于,地方志是时代的产物,是根据某一时代统治阶级的需要,组织人力,动用财力,编纂而成的。我国旧志数以万计,打开一阅,便会发现它们封建性特点很明显。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着封建主义色彩。如在内容上,少经济多地理,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和不发达;此外,宣扬忠孝节义的内容更是充斥全志。

基于此,新方志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和旧方志的一个重要区别。所以,胡乔木同志在1980年4月15日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就明确提出:“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三新”的要求,就是新方志时代性的具体要求。1981年7月 15日,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大会前夕,胡乔木在批示中再次指出:“新的地方志要比旧志增加科学性和现代性。”曾三同志在1986年12月22日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为编纂社会主义时代新方志而开拓前进》的报告。这个题目就鲜明地提出了编纂“社会主义时期新方志”的要求。报告中说得更为具体清楚:“新方志之所以为新,就在于它记述了我国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和光辉成就,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新方志应当把记述的重点放在建国后30 多年的建设上来”。我们现在志书成书的年代适逢这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突出描写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大变迁,给足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篇目设置空间,尤有意义。特别是体制改革,涉及到了社会许多行业,我们设计《宿迁市志》篇目时认为,不必在各个涉及到体制改革的篇章中分述改革的内容,“凡事聚则显,散则隐”,而是将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集中设置成改革专篇。特别是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曾被外界称为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之市”,在教育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值得认真梳理和客观记述。

新方志的时代特点要体现在框架结构上。制定篇目,一定要从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的实际出发,力求表现出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切忌随意分割。旧志的篇目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各个门类之间看不出相互间的影响和逻辑关系。在篇目上,我们认为在继承旧志的基础上,要有大创新。既要考虑科学分类,又要反映当今社会的实际。由于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分工日渐细密,因而制定篇目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在《宿迁市志》篇目排序上,我们先自然地理,后区域设置,再人物,然后才是经济文化等内容,把人物篇从传统的篇尾前移,以此突显出以人为本,志书记人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志书记述的内容一定要体现时代面貌。现在有的志书在体裁上,似乎一仍其旧,还是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但是,诸体分工更加科学,运用遥感、摄影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志书更具准确性、真实性,也更加形象生动。

新方志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在语言文风方面是要求用现代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反对文白夹杂,对历史纪年、数字用法,执行现代行文的新要求。基本文风为朴实、精炼。这些都是做好新编《宿迁市志》的必然要件。

三、借鉴前人成功经验,吸收新的方志编纂理论成果

第一轮志书主要采用篇章节目体,仍然是遵循“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而如今志书体式的创新已将惯常用以年鉴的条目体引入志书,产生了篇章条目结合体、类目结合体等新的形式。

第二轮修志除了要抓住改革开放这一主题之外,还要“沿着大众化的方向,把记述重心进一步下移;沿着社会化的方向,把记述重心进一步外延。”所谓大众化就是要求续修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方志产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志书的社会化方向是由方志事业的社会化趋势所决定的,作为整个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地方志应该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宏观性的问题为地方志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路向和理论指导。李兆群先生在其文章中提到“所谓新内容,不仅指新产生的有时代特色的事物,还包含用新的载体记录的内容。”这里的新载体记录的内容指绘画、摄影、电影、电视等以多种媒体为载体的实物资料,新修志书中的彩色图版可能会借助这些资料,倘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连同这些新内容的记录载体一起收录,那么作为资料性著述的地方志,对实物资料的收录将会开辟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这对地方志资料收集特别是对电子版志书的制作和地方志网站的建设,很有启发意义。 

四、记录社会热点问题,维护志书本原文化特质

志书的本原文化特质是如实记录一地之风貌、之要情、之特色。志书是官修,但不只是官用,也不是官样文章。民国时期,社会学家吴景超曾对县志表示过不满,在他看来“无论是研究社会的,或是想要改良社会的,如想从县志中得些材料,结果总是失望的时候多。社会上有些极重的事实,在县志中并找不到,我们所看得到的,无非是一些诗词歌赋,一些古迹的名目,一些忠臣烈女的名字。”

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变迁日新月异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所以“新志要反映这个时代,反映巨大的历史变革,记述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业绩,就一定要在经济部类上下一番功夫。优先选择那些对当前具有经是致用的资料入志,如科技、文化、教育、企业、通讯、交通、旅游、社会、人文景观,使志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要创新资料的搜集形式,对一些反应社会发展中的负面材料,要敢于收集,实事求是地录入。在设计篇目时就要规划好,不能在家等稿件,唯被征稿单位的稿件是从,而是要依据广泛社会调查资料、自主搜集的资料来如实是反映新时代的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如改革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下岗失业、收入差距加大、国有资产流失、官员贪污腐化、非法集资、城乡发展不平衡、拖欠农民工工资、空心村等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也要分节列目给予客观记录。对盛行于手机短信、微信、微博上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民谣、新民谚都应当搜集记载。新编的宿迁市《泗阳县志》,专门设立社会生活一篇,在其中又专设新词语一节,记述内容时代感很强,读者无不称好,这都是我们设置篇目的重要参考,对我们启发很大。最初,我们在《宿迁市志》篇目设计中首创《信访·维稳》一篇,规划集中记述一些社会发展中的负面问题产生、发展、处置结果,集中记录一些群体性事件,按照案例剖析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往往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应包括记述时段内曾经是某个时期热点的和成为热点的事物,可能是突发性的重大事件,重要社会变革,重大灾害,涉及全局的重要举措等,这些事物一般影响面大,对一个地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观念,都可能产生影响,所以深入开掘这一类专题资料,会增强志书的记述深度,提高志书的借鉴功能。

注释:

[1]蔡国耀:继承 创新 发展地方志,《中国地方志》 2002年第3期,第20

[2]王有名:创新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沧桑》2005年第5期,第21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

[4]《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努力开创新世纪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

[6]平阳史志网。

 

仓中华  高行舟  作者参加全国理论研讨会一家之言,不作工作参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